我想要找商家...
崇明外卖
崇明休闲
崇明旅游
崇明修身
崇明消费
崇明生活
崇明公事
崇明名企
我想要看信息...
新闻资讯
工作生计
游玩问道
会员活动
直播娱乐
业务合作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微信朋友圈里付费问答能火多久?

2016-07-05 14:19    发布者:叶梓    回复:0    浏览:156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里付费问答能火多久?

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最近,朋友圈流行起了一款叫“分答”的应用。在这里,所有的问题被“明码标价”,网友可以付费向“分答”里的答主提问,答主则用语音回复,费用由答主自己设置。有高人气答主半天回答了44个问题,赚得25081元。而近日王思聪入驻“分答”,更是让它真正火了一把。

“知乎live”、“在行”以及“分答”突然间刷爆朋友圈,让网友纷纷感叹“只需要回答问题,你就可以在家里躺着赚钱”、“这是知识经济最直接的呈现了”。难道“知识销售变现”的时代真的来临了?业内人士却不以为然:“分答”需要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较高使用频次来支撑,能存活多久尚存疑问。也有一些用户对先付费的模式表示不满,认为存在风险。

现象:“分答”为何爆红

“分答”的游戏规则并不复杂,有三个角色设定:回答者、提问者和偷听者。回答者只需要说明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价格规定在1元至500元之间,感兴趣的用户可以付费后对回答者进行≤50字的文字提问,最后,答主通过≤60秒的语音来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用户还能付费1元钱来“偷听”其他人提出问题得到的答案。被“偷听”一次,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所以回答能赚钱,提问也可能赚钱。

提问者因为有赚钱的动力,所以愿意分享,而且没有任何风险,因为回答者48小时没回复,钱会退还给提问者。偷听者总是会陷入“好奇害死猫”的游戏中。回答者看一帮人为了自己的60秒语音忙得不亦乐乎,自然也就乐享其成。所以说,作为一款产品,“分答”在逻辑上不复杂,产品结构也不复杂,自运营潜力很高。

在此之前,推出“分答”的果壳网,还曾做过一款产品“在行”,形式与“分答”类似,只是更迎合在线用户的需求,更容易抓住人性。果壳网、在行创始人姬十三表示:“‘分答’的意义在于证明不是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可以收费,碎片化的知识也可以变现。”遗憾的是,这恐怕不可能成为“分答”的真正使命。

据统计,目前,收入排在前10名的,除“网红”王思聪外,主要是情感咨询师、明星以及医生。从用户方面看,“分答”最热门的话题仍然集中在“互联网创业”、“两性关系”、“娱乐八卦”、“减肥健身”上,这些提问者们,猎奇心理明显高于对知识的探求,而排名靠前的入驻者,多数又是能够满足人们猎奇、八卦心理的网红、明星,这才是“分答”的真实表现———通过与入驻者互动,获得一种“亲密接触”的满足感。

业内分析,就其商业模式而言,“分答”无非为各路名人提供了又一次收割粉丝红利的机会。最终,“分答”很可能演化为一个粉丝互动平台,只不过是付费的。

体验:先付费“有风险”

网友阿庆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好友分享“分答”的链接,便创建了一个自己的页面,准备接受付费提问。阿庆首先报价2.99元,将自己的链接发送到朋友圈,随后不断有好友发来提问,他便将报价逐渐提高到9.99元,当发现没有好友提问后,他又发出了“降价甩卖”的报价,重新降到了4.99元。最后一共回答了4个问题,收入17.98元。

一次,他在好友的“分答”中看到其他人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恰好自己也关心,便花了1元钱“偷听”。但是听完后,他觉得这个回答“连一毛钱也不值”,便在回答旁边点了“呵呵”。他还看到,一些朋友在自己的朋友圈下面留言说“对回答不满意,退钱”。他认为,先付费的模式是有风险的,为不好的答案买单,也就是在为自己的猎奇心买单。

不过,他在“分答”系统上发现,“呵呵”并不会阻挡偷听者的步伐。比如罗振宇的一条“分答”,在拥有35个呵呵后,依然有几百名听众偷听该答案。一用户表示,看到题目觉得很有趣,就想知道罗振宇如何回答,虽然看到有人点了呵呵,但“答案到底怎么样,要自己判断”。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分答”的先付费模式,是一次“有风险”的投资,如果一次用户体验不好,就会影响后续付费模式的继续。同时,在付费后也不会增加用户自身的曝光,相比打赏,先付费模式吸引到的人更像是“一锤子买卖”。

分析:“分答”或昙花一现

从“赏金模式”的百度知道,到微信、微博的“打赏”,从果壳、知乎的问答社区,到“作业帮”等垂直细分领域的问答应用,不少企业都在寻求知识变现的可能性,只是不温不火的产品预示着知识换钱并没那么容易,“如何维持产品热度”成为难以攻克的课题。

业内表示,“分答”成也“偷听”败也“偷听”。“偷听”使提问者也可以参与利润分成,这一创新机制为产品拉新增添动力,有助于产品快速完成冷启动过程。但现实是,提问者和回答者最在乎答案被重复听的次数,这恰恰是“分答”不得不面临的瓶颈——需要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较高使用频次来支撑。

不少网友认为,“分答”热可能会昙花一现,“付费问答对明星和股神是最大的利好,对知识界只是多了一个聊天解闷的工具,很快就会退烧”。

果壳网主笔Steed也认同,只有拥有超多粉丝关注的大V和名人,才可能在“分答”中持续受到关注。以他本人为例,虽然在微博上拥有15万粉丝,但是在“分答”上只回答了12个问题,大多数问题并没有人偷听。
0 顶一下
如需发表您的回复,请先 登录 或 快速注册 。
回复总数:0

网友回复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广告位

崇明广告展示
崇明广告展示
崇明广告展示

我要问问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