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找商家...
崇明外卖
崇明休闲
崇明旅游
崇明修身
崇明消费
崇明生活
崇明公事
崇明名企
我想要看信息...
新闻资讯
工作生计
游玩问道
会员活动
直播娱乐
业务合作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中国药神王振义什么药名能治疗哪种白血病?

2019-07-30 10:58    发布者:李蓓    回复:0    浏览:2066
分享到:
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在令人闻之色变的白血病研究领域,流传着一个“中国药神”的故事。因为攻克了一种白血病,他获得肿瘤学最高奖,登上世界医学最高峰。

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在令人闻之色变的白血病研究领域,流传着一个“中国药神”的故事。因为攻克了一种白血病,他获得肿瘤学最高奖,登上世界医学最高峰。


但他让更多普通人念念不忘的,则是拒绝申请专利,将自己奋斗终身研究的成果无偿公布,全世界千千万万名白血病患者因此得以用非常低廉的费用治愈疾病、重拾生命。

他,就是中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最美医生”王振义。

爱国,就要让病人吃得起药

1986年,一位女孩患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是一种非常凶险、死亡率特别高的白血病。当她来到医院时已经出血不止,生命垂危,医生们用了各种方法都没法阻止死神的脚步。

“医生,求求你们想想办法,只要能救她怎样都行”,绝望的妈妈苦苦哀求。此时,王振义教授通过仔细研究小女孩的病情,建议让小女孩服用还在实验阶段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很多人劝他说,您早就功成名就,现在用自制新药来治疗,万一有啥可就名誉扫地了,还是别冒险啦。但王振义说,我相信科学,我有信心!

奇迹出现了!小女孩只吃了一个星期的全反式维甲酸,病情就出现了转机,白血病最终达到完全缓解。如今,30多年过去了,女孩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这次治疗是世界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成功治疗癌症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也因此,王振义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并于1994年获得世界肿瘤学最高奖—凯特琳奖。

要让天底下所有的白血病人都吃得起“全反式维甲酸”,胸怀大爱的王振义做了个决定:不申请专利,无偿地赠予给全世界各大医院使用,甚至将该药的制作方法也毫不保留地倾囊相授。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盒药在中国只卖11元,而在美国售价600美金,即使过了三十年,现在国内也只要290元,还能进入医保,而类似的肿瘤治疗药物价格高达2万元以上。

2012年,日本爱知癌症研究中心名誉主席大野三(RyuzoOhno)教授说,仅这一种药就为日本每年节省10亿日元的开支。他的特效药使得全世界千千万万白血病患者获得治愈。

此后,王振义和学生陈竺、陈赛娟院士等又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使得这曾经最为凶险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5%以上,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

这个成果被誉为“上海方案”,并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2009年巴德年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建国六十周年采访时,将这个成果称为“新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八大贡献”之一。

爱国,就要为祖国上战场

1949年底,很多驻守华东地区的解放军战士患上了当地流行的血吸虫病,且出现大量急性发病的病症。华东军政委员会指示上海等地组织医疗力量帮助部队突击防治血吸虫病。

王振义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血防队,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血防队出色地完成了阶段性的防治任务,受到了华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野战军的大力表扬。王振义也因为在整个防治工作期间,认真负责,以身作则,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授予三等功。

1951年7月,广慈医院组织第二批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作为内科住院总医师的王振义,刚从胃溃疡和轻度肺结核的住院治疗中恢复过来就坚决报名参加,最终组织上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未批准他成行。

热爱祖国,就要为祖国上战场!怀着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1953年4月,王振义第二次报名参加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并获批。当时在战场医院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很多战士出现咳血、头痛等症状,医生们诊断为肺结核并伴有结核性的脑膜炎,但用了药并不见好转。

细心的王振义发现出现这种病状不止一人,而是一大群人,而且当时战士们为了改善伙食经常在当地捕捞鱼虾,会不会是以前在文献上看到的肺吸虫病呢?肺吸虫虽然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肺部,但也会跑到脑膜里去,进而导致咳血和头痛的症状。

但当地医院的医生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所以将信将疑。于是王振义将病人咳出的血液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果真找到了肺吸虫卵!这一诊断帮助整个部队和医院及时治愈了一大批患病的战士。为此,王振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二等功。

爱国,就要为祖国培养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交大医学院校长陈国强是王振义的得意门生。陈国强院士常说起王老师帮他修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整个过程。王老师一遍遍修改,他就一遍遍整理抄写,王老师先后改了10遍,近二万字的毕业论文陈国强抄了10遍。正是导师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激励着他攀登更高更险的医学高峰。

王振义每次都坚持把自己的学生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而把自己排在最后,甚至不参加署名,目的是让年轻的研究骨干承担更大责任。1996年,他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让贤给陈竺。他说:“我觉得年轻人对于血研所的发展更有好处,那么理所当然,就让贤、让他去领导。”

他谦逊豁达、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团队每个人,正是在这样的大气谦和的学术氛围中,由他一手创立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成为国际著名的学术高地。他培养的数百名学生也已经成为全国乃至海外各大医院血液学的学科带头人。

如今,95岁高龄的王振义教授仍然坚持每周四的上午进行“开卷考试”,团队每个人向他提供一个疑难病例,他用一周的时间搜索全球最新文献,并思考分析制作成ppt与大家一起探讨,疑难杂症到这时往往能找到线索和治疗方案。王老笑称,这是对自己的“开卷考试”。
0 顶一下
如需发表您的回复,请先 登录 或 快速注册 。
回复总数:0

网友回复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广告位

崇明广告展示
崇明广告展示
崇明广告展示

我要问问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