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在一档连线节目中,一口气贡献了多个建议,结果被骂上热搜。

其中“让农民在县城买房”的话题被网友批到热搜,这位教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
“我主张农民要到城里去住,县城有利于提升农民的个人素质。如果一些农民在农村种地,他可以需要的时候开着车过去种地,但是他可以长期住在县城。”
“而且农民在县城住的话,医疗、教育、生活环境都会有很大的改善,也能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
这位教授头衔挺多,但是思想却很天真。整段话弥漫着一种高贵的文化人,屈尊低头俯视农民的意味,难怪被网友喷得体无完肤。
原本农民依靠农业生产,可以满足自身大部分的农产品需求,在宅基地上建房能以低成本满足住房需求,虽然收入不高,但生活成本也不高,还能有一定的经济积累。
但去了县城,日常生活就要高度依赖市场消费体系,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家庭的消费支出。
事后这位教授委屈道:“我是农村长大的,那些骂我的人,有些人是真的不懂农民和农村,我觉得我才是农民的贴心人。”
脱离群众的“砖家”
从教授的回应,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2000年左右的时候,无论是明星还是企业家,都喜欢说自己是农村出身、是农民的孩子,到了2010年之后的十年里,“农民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少,综艺和电视都开始聚焦富二代、贵公子,如今房子卖不出去了,各路专家学者忽然冒出来,纷纷关注起了农民,打着“助农”的旗号,销售房屋库存。
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有人开始发现,现在的专家,似乎喜欢盯着农民说事。
高高在上的专家们不可能不知道背后农民的牺牲,那为何总拿农民说事儿呢?
首先一些所谓的专家,其实是站在农民对立面的资本队伍里,为房地产商的利益说话,牺牲农民的利益。
其次,农民是弱势群体,一些专家不敢对利益集团指手画脚,只能逮着农民狠薅,毕竟说再多农民也拿他们没办法。
一些从没下过田的专家们,不知道农民疾苦,但知道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所以拿农民问题说事,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或者共愤,越说的哗众取宠,越能达到他们蹭热点、要出名的目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民,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农民做出了巨大牺牲,所以国家搞脱贫、助农,就是为了农民更好的生活。
农村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缓冲区”,不该成为“专家”们炫技、房地产商消化楼房库存的工具。
贫富两极化严重 专欺负底层阶级
崇明商家网表示:能开车两地跑的,并不是农民,而是能年入百千万元的农场主。中国农民,每家每户平均仅拥有1-2亩农田,即便承包邻居家的地,也就10亩左右的能力,各种成本都要计算入列,每年也赚不了买房钱,还要买车代步,即便如该专家改口说买农用车或摩托车又或电瓶车,一般离县城也要30-50公里路程,压根就不现实,再者农民如果买得起轿车,用得起汽油,又何必每天来回农村干农活呢,既然不现实,专家这么大话,是否能解决农民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加不起油的现实?显然不能!当然按照专家的每天吹牛就能拿到工资估计是承受的起的。
你又是如何见解的呢?留下你的观点,关心农村和农民,是国家第一大事!
网友回复